往期目录
《大学》2025年07期
高端访谈
教育强国建设的学术思考与责任--访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柯政
王黎杨毅恒郭伟
1-3
专题: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李思蓓
4-7
基于价值引领产教研融合的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李虹燕
8-11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产教融合模式教学改革探索
周艳陈露露宣富君汪正飞张代臻
12-15
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中的科教产融合实践探索
郭英姝张继
16-19
高校建设
基于4R理论的高校安全风险识别及管理措施研究
胡洁刘珊杉
20-24
高职校园安全对策研究
陈肖如郭锐辛
25-28
劳动教育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赵晓宇赵周娟
29-32
“微传播”场域中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教育策略
张婷婷
33-36
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研究
陈立蔚
37-40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网络话语传播策略的研究
谢斌
41-44
高校“四式”学生社区建设赋能创新教育探索研究
车子杰张发宇
45-48
“职教高考”背景下高职招生制度改革探讨
柳小勇
49-52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研究--以广东省10所高校为例
王奥朱亚星
53-56
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研究:意蕴、困境与实践路径
黄思棉项俊华
57-60
基于国家安全视角的公安院校专业系部与社区党支部共建机制研究
徐淦斌
61-64
教育管理
教育经济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定位与实践问题分析
遇芳
65-68
信息化教务系统优化博士生分流淘汰机制研究
梁爽苏芮
69-72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现状与建议
郭兵刘林强
73-76
“六化一体”策略驱动青少年国防教育提质扩优
向超隗媛媛宋俊霞
77-80
教育管理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钢结构课程群“应用型”教学改革与实践
张雯
81-84
基于成果导向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魏瑶李佳川王亮
85-89
高校人才培养
基于“新工科”视域探讨TRIZ理论基础的新工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杨玉
90-93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图书馆特色育人路径的构建与实践
罗娜
94-97
现代产业学院学生专业核心技能提升研究与实践
黄薇王舜
98-101
基于SOAP记录法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创新应用于高职康复专业学生的效果观察
冯天豪
102-10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指标构建研究
樊海霞李楠秦琪尧
106-109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工程应用系统研究
李静波
110-113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路径探索--以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
王旭李卓航
114-118
“思政引领+数智赋能”的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刘思琴李浛语廖鑫杨恩瑜
119-122
运用党史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教育教学水平的探索
刘一熹
123-126
教师发展
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探析与策略研究
周欣
127-130
浅论高校思政教师健康成长的发展性评价机制
周艳艳
131-134
高校师德师风研究的热点、演进与展望
刘恋
135-138
一流学科背景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及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
赵海鹏宋永鹏张要军
139-145
高校思政公共课教师的十大教学魅力研究
秦鸿滨
146-149
职教论苑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案例浅析--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龙信学院为例
陈飞敏
150-153
基于广播影视类高职专业服务社区教育发展的相关研究
喻江玲
154-157
职业技术学院班主任基于爱国主义主题班会培养个性化人才的探索
王亚兰
158-161
“双碳”背景下机械学科职普融通的人才培养现状与路径
钱晓明彭艳孙建亮
162-166
创业与就业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黄宇婧
167-170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戴琼瑶
171-174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与实践
赵娜
175-178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成因与对策研究
倪玉婷张琳慧
179-182
财经素养教育融入高职创新创业校本课程设计的探索
田小华王华
183-188
行业特色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电子通信类高校为例
赵伟焦亚波王俊
189-192
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改革与实践
吴长王立宪罗斌冉永红
193-196
不详
《大学》(研究与管理)征稿函
《大学》编辑部
F0003-F0003
青年学术委员邀请函
F0004-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