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读天下》2025年13期

读天下》2025年13期
优秀作品征集
封2
读写·世界
唐传奇中红线女性形象评价的转变
杨海俪1-4
《狂人日记》中的象征手法与思维启示探讨
陈开来5-7
互联网时代汉语言文字的阅读特点与规范化
陈羚8-10
品味文学作品的本真韵味
樊键11-13
楚怡读书行动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短视频阅读推广
黄冀湘14-16
基于《资治通鉴》中的人物评价探析司马光的历史鉴别力
李秀东17-19
古典诗词中的意境创造与审美体验——以杜甫《春望》为例
梁得仁20-22
如何通过阅读提高儿童文学鉴赏能力
徐玉萍23-25
艺术·天地
中国古典舞中"拧倾"动作的具体表现
李紫叶 狄晨帆26-28
艺术·天地
全民艺术普及的转型与升级
刘路29-31
新媒体艺术冲击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
牛丽敏32-34
播音主持艺术中的声音训练与声音表现
苏鹏35-37
书籍出版装帧设计——以"造境"为例
庞宇38-40
"交往空间"视角下某旅游演艺综合体外部公共空间规划设计
魏金贵41-43
美术馆定位与展览策划
吴潇44-46
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训练价值和有效方法
赵少凡47-49
从"1+3+N"模式讲述曲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徐哲50-52
插画艺术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和应用
周烇甲53-55
文化·大观
文化类广播电视节目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安娜56-58
文化·大观
数字化赋能泰山皮影戏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费孜燕59-61
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
冯志善62-64
新时代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路径
郭金星65-67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广播旅行节目主持人文化诠释能力构建
蒋禹舟68-70
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以昆明市图书馆为例
黎又僮71-73
宁国畲族"三月三"影像志的创作实践与反思
李可 田雅丽74-76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工业遗产特色"文+旅+数"保护模式
李林璇 林方77-79
基于BIM技术的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探讨——以零陵古城为例
李松 黄林华 郭恩平80-82
数字技术推动传统礼仪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
王佩瑜83-85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交响乐团发展路径探索——以泉城交响乐团为例
魏雅雯86-88
文化·大观
乡村振兴视角下三峡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路径
张陶 张宁 王彤89-91
文艺·讲坛
艺术编导文化底蕴与电视节目质量的关系及提升策略
陈新莹92-94
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选题策划中的应用
傅珏铭95-97
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信息资料中心图书管理服务升级
郝愿98-100
转型与重塑:智媒时代传统媒体竞争力提升的内在机理和实践路径
何中生101-103
发挥科技馆科普教育功能,创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黄鲁104-106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记者编辑的角色转型与专业能力提升
黄艳华107-109
多元视角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受众参与度探讨
孟慧霞110-112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导演应具备的创作技巧及优化策略
覃日欢113-115
基于青铜器文物腐蚀探讨其修复与养护
覃畹程116-118
文艺·讲坛
新闻记者的观察力与深度报道能力探讨
覃旭信119-121
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适应与语言策略
陶爽122-124
短视频时代下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型
王悦玮125-127
新媒体传播在图书馆推广中的应用
闫继儒128-130
移动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创新路径
张丛丛 赵燕汝 苏雅 王伊旎131-133
云服务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张俊春134-136
新闻语境中数字人文技术应用于影像口述史的创作
张馨月137-139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助力乡村电商直播人才培养模式
郑子欣140-142
 

发布日期: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