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中原文学》2025年08期

中原文学》2025年08期
目录
文坛锐评
20世纪前期左翼作家的女性书写白舒云;张婷;5-7
《忆秦娥·娄山关》的情感分析、艺术表现与精神内涵徐瑶勤;8-10
冰心与郑敏新诗艺术与哲学比较张欣;11-13
《边城》中的乡土情怀与理想化乡村生活桂祺;肖旭;14-16
《围城》文学作品赏析马丽平;17-19
文本互涉视域下《红岩》文本解读江威铭;20-22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穆旦诗剧吴慧娟;23-25
多重回声:严歌苓小说文本间的互文指涉及意义关联冯美;26-28
历史迷雾中飘摇不定的一叶扁舟——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分析格非《迷舟》钟靖宇;29-31
范小青《赤脚医生万泉和》中的疗愈叙事亓雪莹;刘楠;32-34
嵩山文论
冯梦龙廉洁文化传承路径与实践研究缪一垚;宋亚雯;35-37
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李科萱;38-40
乡村振兴战略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邱妮;41-43
数字化背景下非遗档案的保护与开发于桂欢;44-46
数字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路径新探邵璐;47-49
数字化时代文学博物馆的传播路径——以巴金故居为例顾叶;50-52
民族节庆中的互动与交往——以四川凉山火把节为例莫呷呷;53-55
仪式与功能:皖西南“赶野猫节”的地方实践曹义兵;56-58
“两个结合”与“非遗”保护:瑶族药浴传承路径莫娟;59-62
红色剧本杀赋能红色旅游的意义与路径——以井冈山革命遗址为例喻雅康;陈卉娇;63-65
何以华夏
《诗经》比兴手法的抒情功能与文化意蕴探析王燕萍;66-68
儒家“礼”文化的思想内涵与价值意蕴王易;汪早容;69-71
孟子“仁政”思想的研究李欣愉;72-74
献帝东迁第一阶段史迹考略谢福明;75-77
三国两晋南北朝:秦汉之承与隋唐之启张晗月;78-80
日月何以凌空——女性视角下武则天的皇权之路江雪;唐静;81-83
宋明学者对“格物致知”的探究及其意义林佳音;84-86
青梅煮酒论英雄——《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叶伊可;87-89
从《三国演义》看诸葛亮的悲喜人生彭开秀;90-92
《情史》的编选策略与文化价值刘芷硕;梁建蕊;93-95
“三言二拍”中的“弃儒就贾”现象刘思洁;96-98
从《儒林外史》看科举制度对个体命运的多重塑造陈妍;99-101
《红楼梦》中谦敬词使用的现代意义郭婷;102-104
清代上党地区乡社禁赌“罚戏”碑文浅论闫可;105-107
中国古诗词中的黄昏意象熊艳琴;108-110
“茶”的历史演变及文化传承赵楚阳;111-113
从语用视角看彝族女性形象——以《甘嫫阿妞》《孜孜宜乍》《阿诗玛》为例苏作洛;114-116
《苏报》案与章太炎的思想转变高璐;117-119
丝路文景
鲁滨逊与星期五:殖民与伦理的双重审视贺亚琴;120-122
普希金《驿站长》中的典型人物及艺术主题胡宸晔;123-125
《简·爱》中的女性觉醒与困境钱奕彤;李欣奇;126-128
合作原则下《简·爱》的女性形象与社会价值刘蕴婷;129-131
《嘉莉妹妹》人性迷失的物化解读陈晟;132-134
语言、权力与规训:福柯理论视域下的《卖花女》谭陆;135-137
《罗生门》的现实主义书写郑婕;138-140
浅析《蟹工船》与日本社会历史的关联性梁辛池;安勇花;141-143
《环形废墟》的文本解读:结构、象征与叙事策略齐欣妍;胡娅坤;144-146
从《单向度的人》看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彭乐春;147-149
言语行为理论视域下《致命女人》中女性语用身份建构研究李欣瑶;杨希燕;150-152
情感系统视角下非裔文学形象翻译研究屈静茹;153-155
文学迁徙
《湖上的悲剧》中传统爱情叙事的承变与意蕴王潇文;156-158
《第一炉香》欺骗性视角分析欧姮帆;159-161
《志愿军:存亡之战》:新时代红色电影的国家叙事与时代价值李碧琴;彭再新;162-164
空间视域下的上海城市影像夏紫煜;165-167
多模态理论与汉字传播——以节目《一字千年》为例刘思;168-170
新会葵艺文化短视频制作与传播研究吴柠;蔡佩娟;171-173
文字与语言
甲骨文研究的时代价值马硕涛;王月萍;174-176
《苍颉篇》的语言学特点及影响王文艳;177-179
清末军事用语词典《军语》在大型语文辞书修订中的利用价值张佳蕾;赵玉镯;180-182
现代汉语“V都V了”构式分析杨宇欣;183-185
普方接触视域下鲁山方言词汇变迁刘一丁;186-188
昆明方言“■嗓嗓”的话语标记功能段希悦;189-191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吕新蒙;192-194
艺术批评
三星堆青铜器的审美内涵胡佳富;罗灿;195-197
广西本土音乐传承创新的四维路径李雪;198-200
智啊威2
《要爱具体的人》201
 

发布日期: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