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中原文学》2025年02期
目录
文坛锐评
“零余者”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形象流变孙靓;5-7
文化赏析角度下《孔乙己》的艺术特色贾亦梦;8-10
许继慎诗歌中的铁血丹心刘艳;魏兵;11-13
《荷花淀》的夫妻之情及家国情怀叙事刘火兰;14-16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解析陈伊琳;17-19
空间视域下《春香》中的女性主体性建构彭泽煜;20-22
嵩山文论
黄河文化圈的交流融合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关系研究王露;23-25
黄河文化“根”与“魂”的河南体现李玉飞;26-28
文化崛起背景下中原文化数字化传承创新研究王利芹;孙霄珊;29-31
新媒体时代沂蒙孝文化国际传播效能的提升策略徐可;刘金侠;32-34
从古籍数字化到数字文学创作——文化遗产的创新活化与意义重塑孙佳凯;35-37
新媒体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承与传播霍贞吉;38-41
唐宋文学作品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融合发展路径潘裕祺;42-44
新时代培育“新乡贤文化”的意义杨晨柯;45-47
达斡尔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开发——以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为例蔡晶;48-51
解析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的创新性转变王钰文;52-54
何以华夏
《左传》作者的女性观林雪芬;曾小红;55-57
《孙子兵法》全胜思想的道德考量及启示史晓璇;闫仕杰;58-60
庄子思想与音乐美学的关系叶飞声;陈姝颖;61-63
《荀子》师论的主要内容、道德分析与教育启示周春雨;杨建军;64-66
传统文化视域下关于法家典籍《韩非子》的几点思考王国军;67-69
宋玉《九辩》艺术特色之探析刘芳;70-72
从《史记》悲剧人物看司马迁的人生情怀许凤香;73-75
女性主义视角下《孔雀东南飞》中的女性形象解读胡一茗;76-78
杜甫在成都(759—762)的生活与诗歌汤新钊;79-81
《花间集》中的女性形象与情感世界赵静;82-84
探寻李后主词的“千古之恨”秦子怡;85-87
基于诗文探寻欧阳修与梅尧臣的友情脉络李世乔;88-90
《近思录》“家道”思想的内在逻辑单光正;91-93
陆游《书愤》深邃的家国情怀与人生哲思苏新月;张朝昌;94-96
《蒙古秘史》中的狩猎文化图力古日;97-99
《窦娥冤》:核心素养在历史悲剧中的光辉映照关怀怀;齐雪艳;100-102
明代的游击将军司蕾;103-105
常州市明代文人文集序跋研究夏欢;宗立东;106-108
论《西游记》内在解构精神在服装上的体现成玲玲;109-111
《红楼梦》中的文化意蕴与象征体系解雪樵;112-114
《漪园四种》中的人物形象刍论朱虹湾;115-117
古代藏书文化的历史贡献与当代价值张慧;118-120
丝路文景
现代汉语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审美特质葛昕祖;121-1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麦琪的礼物》德育元素探析赵北辰;124-126
中蒙语言与文化交流视角下的饮食词汇研究王喆;阿泽;127-130
英语文学翻译中美学价值与艺术特征所在肖莉;131-133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法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王然;134-136
《百年孤独》的多维人物形象描述手法分析赵蕊;137-139
女性主义视角下劳拉·埃斯基韦尔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王晶;140-142
查尔斯湖里的水草——《奇山飘香》中的越南女性形象构建王冠琪;143-145
文学迁徙
跨媒介视域下《我的阿勒泰》人物形象塑造关晶心;146-148
教育家精神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以电影《大突围》中杜青锋的形象为例颜文娟;149-151
辽宁民间故事动漫转化与文旅融合路径研究许速;郑童;152-154
“7W”模式下“滇西小哥”短视频的跨文化传播分析余祖洁;惠颖;155-157
生态文学观察
新文科视域下文学作品中水文化的意象、意境与意蕴郭敏;158-160
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漫画多模态隐喻研究——以“环保”类漫画为例李少华;161-163
文字与语言
《世说新语·服虔既善〈春秋〉》中“觉”字义考释陈鸿佑;164-166
“东”字源探析张晓慧;杨安民;167-169
学术语“神话”简析田晓黎;170-173
互动视角下语气词“哈”的探究黄雪媛;174-176
虚拟现实技术在汉语言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戴泽睿;177-179
艺术批评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与创新研究师慧;180-182
山东平度宗家庄木版年画的艺术特性与精神文化内涵徐天娇;杨超;183-185
敕勒川剪纸艺术对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作用王锋;186-188
云锦鸳鸯龙文化符号阐释任欣月;刘昊;189-191
文学现场
风雨潇潇的岁月乔铁 ;周明君;192-199
缝缝补补(外一首)赵京辉;200
陈渐2
作品推介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