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5年11期
目录
文学艺术
《远大前程》中维多利亚时代自助神话的幻灭王一帆;1-5
潘灵小说的乡愁书写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农武笑;6-10
语言文化
数智时代口语传播“口语性”回潮的审辨王韦皓;曾涵;11-15
网络流行语与中华文化机制的协同发展:语言、文化的多维互动——助力英语课堂教学丁晓敏;16-20
方位类反义合成词语法化程度的差异及原因分析迟冰宇;21-27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边城》四字格维译探析王思雨;蔡红;28-31
传媒文化
新时代国产动画辅助人文经典文化课的应用价值及发展路径研究董恪冰;32-35
当代中日电影的治愈系风格比较研究王赢;36-40
新媒体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策略研究——以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译介和传播为例褚天霞;41-45
历史文化
从“经世致用”到“精神标高”:宋代士大夫家国情怀的文化基因解码刘振刚;肖尚任;46-49+54
《黄帝内经》“势”的文化渊源与内涵浅析陈震;罗春洪;余钱美;50-54
清代西藏《日喀则关帝庙碑》考论黎竞飞;颜亮;55-60
民俗文化
海棠文化融入非遗岭南押花的文创作品设计与制作杨逢玉;61-64
“群体协同”视域下非遗在乡村空间建设中的应用路径——以户县为例乔佳;65-69
文化产业
济南市珍贵古籍数字化创新应用周浩;陆健;潘峰;70-74
融合创新背景下安徽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陈齐齐;薛芳;75-79
高校图书馆践行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路径探索——以皖南医学院图书馆为例叶晨;余方流;王笑寒;姚垚;张文波;80-84
特色文旅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研究——以哈尔滨为例韦奕琦;杨暑冰;石雨荃;诸葛珍娜;满玥岐;崔文子;85-89
新时代博物馆教育服务的创新路径探析——以上海博物馆为例冯羽;90-94
传承弘扬河南优秀红色文化提升路径研究刘畅;张静;95-100
文旅融合视角下湖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研究杨治;邓若蕾;李莹;101-105+144
从沙漠到屏幕:敦煌壁画的数字创新与传播赵琳璐;106-110
文化与教育
基于文化自信的高校古诗词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杨素丽;张继明;111-115
美育视角下充分利用社会艺术资源对高职院校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王柏清;杨焜;116-120
盐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吉丽丽;121-125
医教研协同背景下的中医药文化推广融入高校志愿服务模式研究陶磊;王曼曼;126-129
广西非遗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究郑泽彦;戴佳琪;周洁;苏桂婷;彭妍;刘明录;130-134
小学语文课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韩艺;135-139
温州人精神融入地方高校留温强城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季豪克;魏巧婷;140-144
新时代医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现状及培育路径选择——以新疆某医学院校为例于红梅;145-150
五育并举视域下杨贤江美育教育思想的时代价值及启示刘允杰;高旦琼;151-155
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中日语隐喻的翻译策略分析马莹妮;156-159
权力话语视域下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现象研究钮新宇;程黎;160-164
文化论苑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性非书资源的收集整理探究夏春银;165-168+189
渔文化精神内涵的演进与发展张知音;王朝庆;张馨文;169-173
基于文献计量的地方文化资源研究的可视化分析雷万禄;柳新宇;彭时腾;程中东;刘胜;174-179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传承与服务——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阅读推广机制探析张静;180-184
三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以眉山市为例刘刚;熊祥梅;185-189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的中华海洋文明发展研究卫航彬;190-193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我国高校革命文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孙占东;194-198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约稿函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