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5年09期
目录
文学艺术
社会参与艺术:美育的观念、理论与价值重塑王春燕;高见;1-6
神话·神异·神化:古代中医传记叙事范式刍议刘江;赵洁;7-11
语言文化
跨文化视角下中医药术语英译标准化探究徐静俊;12-16
浅析《孙子兵法》文化关键词俄译策略马梦飞;焦黎;17-22
从日常话语到文化再造:跨文化视域中的非洲英语表达策略——以《绕颈之物》的头发书写为例胡琪;23-26
欧美华裔汉语学习者声调感知的偏误情况、影响因素及教学建议原鑫;27-32
传媒文化
DIMT模式下文化意义的内省性凝聚动态与价值自主生成机理分析——以《见字如面》象限分析为例沈加秀;33-37
媒介仪式视域下冰雪文化跨文化传播研究——以哈尔滨2025年亚冬会为例胡馨月;38-42
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的创新性表达与传播研究——基于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鲍红英;43-46
历史文化
试析金代文化在汉化过程中阶段性嬗变——以诗词为对象冷宣卓;刘晓飞;47-51
足立喜六《长安史迹研究》述评杨芳玲;杨倩如;52-56
民俗文化
“非遗+”背景下溧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路径研究——以蒋塘马灯舞为例闵雅赳;57-61
场域视角下广西龙胜红瑶“晒衣节”数字化保护策略研究赵辉;石娅宁;62-66
岭南龙舟民俗文化的价值发掘与传承路径研究王凤春;孔德志;蒋侠;67-71
文化产业
福建省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性保护利用研究张雯嘉;72-76
桂西南地区红色文化融入玩教具设计的思路与转化路径研究黄勤艳;张新月;77-81
文化“两创”视野下黄河文化数字化文献建设研究张茜;李栋;82-86
体验经济理论下创意赋能辽宁省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赵舒凡;刘笑谊;87-92
审美体验视野下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策略研究王方方;刘培玉;93-97
淮安漕运文化数字化转型中的人文经济学实践研究刘谭;邓凌芸;许心悦;蒋庆霞;周宇;98-101
数字技术赋能虚拟偶像视域下的吐鲁番文旅深度融合唐藝嘉;102-107
基于NLP研究娃哈哈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情感分析——以哔哩哔哩弹幕文本为例张楚华;梁凌;108-112
文化与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路径探究彭芳芳;113-116
新时代红色文化赋能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析马军;方清;彭文军;117-121
新时代文化建设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施路径研究陈家奇;张海成;杨凯伊;122-126
河北地方戏曲文化融入中国古代文学之戏曲教学的探索陈芳;127-130
大运河文化背景下高校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实证研究——以沧州地区4704个样本问卷调查为据薛彬;131-13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几点思考欧阳琪;137-140
工匠精神融入中职美容专业教育的策略探究钟施丹;141-144
传统文化“两创”背景下忠义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教育实践研究王洪涛;145-14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研究段文芳;150-154
文化交流
中韩饮食文化差异的多维度对比研究——基于烹饪理念、时空编码与用餐礼仪的分析刘洋;155-158+168
《闲情偶寄》在法国的翻译与接受——以谭霞客法译本为例丁濛;159-163
文化题材网络小说成功“出海”原因浅析全丽琴;彭玲;164-168
文化论苑
基于文献计量的昆仑文化研究现状分析冯璐璐;李艳娟;白雪;169-173
全球视角下空间和地方的再认识——以《八十天环游地球》为例李青子;174-179
生物圈多样性与人类多元文化关系研究魏国;180-184
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校民族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宁钰球;185-189
教育历史研究三要素:义理、考据、辞章——兼论《中国教育学百年》之价值石露洁;刘夏;190-19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体系的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王丁荣;194-198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约稿函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