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5年08期
目录
文学艺术
数字技术赋能古诗词文化体验馆构建研究刘琴;1-5
在边界之外:约恩·福瑟写作中的疏离感探究杨珏倜;6-10
“言—象—意”观中立“象”与西方图式理论中“图式”表达的比较史秀娜;11-15
语言文化
国内敦煌文化翻译研究述评别韶冰;16-19
国内言语社区研究述评阮统;20-23
语言学视阈下河南省非遗文本英译研究——以豫剧为例蔡杰;24-28
传媒文化
民族文化符号社交媒体再现——以民族写真为例林思凡;29-33
信息设计赋能文化传承:粤港澳大湾区饮食文化的“信息化转译”实践戴秀珍;34-38
历史文化
中山国文化的历史溯源与传承发展研究孟芳;39-43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南京市鼓楼北片故居、公馆旧址为例张俊飞;张启旸;岳雨菲;44-48
汉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瑰宝齐佳玉;49-52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合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例杨雪娟;53-57
安庆谚语俗话及其地域文化何傲雪;58-62
广西灵山县客家传统村落建筑对比研究——以华屏岭村与马肚塘村为例粟文雅;63-69
文化产业
大文化观视域下海南自贸港文化品牌建设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研究单百灵;陈小妹;70-75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胡阳琳;76-80
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瓶颈及路径研究——以达州文旅产业数字化治理为例顾玉林;81-85
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建设模式研究——以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闫舟舟;罗国锋;顾婷;86-91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数字化研究——以杨浦区图书馆为例赵思琪;92-96
湘西州红色文物资源分级保护利用助推乡村振兴研究滕瑜华;肖弘哲;97-101
乡村振兴背景下靖西绣球文化传承发展研究潘颂汉;卢军浩;张晴;102-105+110
博物馆社会科普教育功能发挥路径探析张贝贝;106-110
文化与教育
以地质文化助力时代新人培育的实践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屠傲凌;王诲;111-115
文化育人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郑璐;116-119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路径研究刘宇凌;120-124
图书馆经典阅读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逻辑、价值与路径刘宠;贺建民;于伟;125-129
校友在地方高校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韦晓蓓;130-133
新时代应用型大学精神的凝练与表达研究朱旭;田发允;丁梓洋;134-138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以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宗增燕;139-143
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价值与路径研究庞远萍;144-148
《管子》职业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胡乐伟;罗杭琪;149-153
文化交流
中原文化对外传播的现实困境与创新策略研究单艳杰;154-157
探索借鉴友馆先进理念,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对美国、加拿大、日本三国博物馆调研的思考与启示冯羽;彭涛;张晓;158-162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来宁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苏晴;裴正薇;高天颖;李可欣;163-167
文化论苑
中华文化元素融入外语课堂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证研究班蓓;168-171
文化整体论视域下教科书传承创新文化的特性探骊张焱;钟懿琰;172-176
数字技术赋能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路径探索杜玮铮;177-180
浙江瓯越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曹杰;181-184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文化传播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2004-2023年)邓金艳;叶年华;刘树琴;余静;185-189
生物圈生态美学的文化阐释及其应用价值魏国;190-194
红色文艺的特征及价值意蕴传承研究纪文昊;195-198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约稿函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