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5年06期
目录
文学艺术
高职古诗文中的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研究——以四篇古诗文为例何炜;1-4
论新世纪以来黄锦树小说的研究冯琪祺;5-8
语言文化
江苏文化强省视域下城市对外宣传片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王钊东;9-12
数字时代河南四市政府门户网站虚拟语言景观研究姚源源;王润舒;13-18
语源学视域下韩语“直接借用”汉源成语探析苏畅;19-23
语境文化视角下《素食者》中英翻译技巧对比研究张鑫;常云;24-27
传媒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少数民族新媒体语言特点及效用研究——以人民网维吾尔文微信公众号“夜读”栏目为例段亚婷;蔡红;28-32
媒体融合背景下手语作为主持语言的意义、现状及路径探析陈冠霖;吕凡;33-37
历史文化
河西走廊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及研究策略——以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古城村为例冯星宇;38-42
以玉为媒:良渚文化与石峡文化的跨地域传播与融合研究张童;臧花;43-47
试论范钦天一阁建筑、藏书及其影响蒙若妤;刘艳;48-52
民俗文化
安顺地戏的历史演变与现代社会教育功能的探析吴雨苇;贾云丞;何远会;庄大勇;陈培超;王帅伟;53-57
丝绸之路文化背景下我国民族弓弦艺术发展探究邓生泽;58-62
宁津杂技的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以韩国走绳的保护机制为借鉴吕淑娟;63-67
文化产业
基于文旅融合的徐州市汉文化特色品牌建设路径研究李星汐;马璇;68-72
数智赋能南通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助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研究崔倩倩;73-77
用网络游戏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以《黑神话:悟空》为例张朝霞;王艳;78-81+122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郑州黄河文化旅游景区形象感知研究晋骏飞;82-88
数字媒体背景下室内空间设计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董小丹;蒋玉林;89-93
文化地标与青年赋能:辽宁高校推动地方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机制创新研究高芳;董晓慧;94-98
数智时代非遗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南京市秦淮区的考察吉益乐;99-102
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化旅游场景的融合模式研究侯瑞明;103-107
文化与教育
红色资源一体化教育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邱燕;108-111
建设“重要窗口”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研究——以浙江树人学院为例王辉;112-116
基于民族团结视角的云南少数民族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调查研究段聪丽;117-122
文化自信视域下贵州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融合刘彦彤;123-126
中医药文化自信融入中药学专业教育途径探索——以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为例赵水瑜;花慧;李金枝;127-131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忠诚工匠”文化育人体系建构研究沈洋;蒋志毅;李珺;唐开道;吴兴娟;132-135
广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探析黄彦墁;136-140
高校红色网络文化作品的文化育人功能研究陈若千;孟祥梁;141-145
历史类通识课程研学实践探索与研究——以“城市与文化遗产”课程为例尚美丽;徐佳;146-150
文化交流
在艺术文化实践中增强大学生对东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以广西艺术类高校为例郭慧;151-154+159
专创融合视角下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调查及启示——基于广西外国语学院的调查班蓓;155-159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路径研究潘春艳;160-164
数智时代广西-东盟人文交流长效机制探究梁丽莉;张柳;165-169
文化论苑
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以梅村街道文化建设为例杨璐璐;韩珵;170-174
环保英语口语能力量表的构建研究周建华;175-179
中医“和”文化意蕴探析陈震;罗春洪;余钱美;180-183
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路径许美花;许洪伟;朴恩姬;邵媛媛;渠可心;184-187
数字技术驱动下廉洁文化创新实践的比较分析——以济南和杭州廉洁文化建设为例王晶;姜世健;188-192
避暑旅游促进民族“三交”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四川茂县坪头村的田野调查罗小军;罗丽;193-198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约稿函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