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大地理
岷江流过东坡线 探访眉山城里的诗意地标凸凹;3-10
岳麓书院 在湘江西岸探索东方美学程俊豪;11-14
人文纵横
明治银座砖城 窥探日本近代化成败的绝佳窗口陈扬钊;胡子昂;15-17
博物馆馆藏文物 记住那些历史见证与传承金研;18-20
地方研究
打破次元壁 当动漫走进黑龙江冰雪雕朱荟桥;郭锦龙;21-23
青岛四方路 历史文化街道保护与有机改造张培;24-26
城市观察
“向垃圾要效益” 意大利米兰无废城市的探索之路王一凡;杨姝睿;27-29
历史城镇 在城市人文地理演变中重生袁梦;30-32
西藏白纳村 拉萨后花园与神奇的地质文化村赵洪飞;代克刚;康晓波;33-35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的拉萨地名研究——以城关区为例施庆;杜菲;36-38
风物手册
川江上的文峰塔 历史和往事的孤独守望者陶灵;39-43
湘西苗族服饰 “穿在身上的史书”的动画角色设计刘晶;44-46
风俗画 都市文化的视觉档案王海燕;谢欣怡;47-49
洛阳宫灯 在元宇宙背景下让传统非遗“活起来”叶林一;50-52
沈阳民俗之旅 寻找岁月沉淀的痕迹于森辅;何紫颖;53-55
甘肃东乡刺绣 用针线与布匹诠释艺术胡晓敏;56-58
深度发现
解密泥巴山的阴阳境界周安勇;59-64
新课题
环保检测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与挑战李森;65-67
微改造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史梁伟;68-70
智慧文旅及数字化旅游模式研究王实;徐莉;朱珂敏;71-73
水乡型绿道网络构建探索——金湖为例张海波;张爱梅;74-76
环境心理学影响下老旧社区微更新设计潘萌;李美玉;张妍;黄燕华;薛冬梅;77-79
文旅融合
乡村旅游 文旅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刘江珊;80-82
文旅融合视域下辽宁非遗文化IP形象设计研究方美乔;官欣;83-85
智慧旅游 搭上大数据创新运用的快车道刘益敏;86-88
环球笔记
阿尔卑斯山脉的国与城李世权;89-96
槟城乔治市遗产节 东南亚独一无二的多元文化李艾璟;97-99
文创记
《山海经》异兽形象在文创产品设计的应用研究骆荔莎;郭兰;100-102
非遗探讨
苗族非遗传统技艺和现代服装设计的亲密碰撞杨寒露;103-105
数字化赋能湖南“非遗” 让千年文化“活”起来邱璐璇;106-108
新媒体环境下非遗文化宣传的破局之法李舒妤;109-112
鱼拓艺术非遗文化在绘本设计的应用来索迪;113-115
数智化产业环境下非遗传承人如何做好影像记录陈进忠;116-118
随笔中国
江南的八卦田和农事诗李郁葱;121-122
长江边上的雨台山陈文君;123-124
百家工艺
青年视角下恩施坝漆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邓茹予;姚莉;王璨;范维权;125-127
海南黎族船型屋 古村落传统元素如何焕发新生吴祖旭;李智飞;海继平;128-130
赣南农村美术艺术 红色文化视角下的发展之路谢秀秀;131-134
方法论
兰州地域文化符号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系列化呈现陈砚;135-138
滕王阁景区营销策略 从SWOT和4P理论开始的研究崔浩;祝婉玲;139-141
耦合推进破迷局 当研学旅行遇见非遗传承于建勇;142-144
美景新说
康养旅游 人文景区实施“健康中国”的关键之举戚春燕;145-148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下少数民族乡村景观提升设计研究——以广西自治区那了坡乡村风貌提升为例谢小丹;149-151
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研究——以广西全州县为例白永红;徐向荣;152-154
山水诗篇
白云停过山顶(组诗)杨见;155-156
万物的馈赠(组诗)毕俊厚;157-158
环球人文地理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