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理论研究与创新探索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与新时代涵养翟振雅;5-7+10
大国工匠背景下“黔匠”精神的内涵挖掘与价值弘扬施波;8-10
应用型本科艺术类学生思政教育的供给侧思维江晶;杨阳;石城;陶乐乐;11-13
数字化技术浪潮下传统艺术设计的发展林旭怡;14-16
职业本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模式研究李妙君;17-19
福馨飘来溢满堂——天津福文化在福祉市场设计中的运用马彧;马晨雪茜;20-22
“国潮热”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话语体系的本土化转型邱启雄;23-25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幼师美术教育的启示王春子;26-28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下认同路径探索——以2022北京冬奥会为例王福萍;谭沛如;29-31
山水为体 文化为魂——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初探伍婧怡;丁成艳;32-34
浅析北京皇家园林与苏州私家园林花窗艺术比较张佳朔;薛春艳;35-37
数字时代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文丹;38-40
潮州民宿业的价值挖掘与形式创新郑钰美;庄佳佳;倪敖雪;张燕霞;41-42+140
凉山彝族服饰纹样在插画中的应用研究周屹;王梦柯;夏奕;43-47
葡萄牙意象与澳门文创产品设计应用研究吴楠;48-50
论汉乐府民歌中的现实主义李家思;51-53
非遗传承与创新
新媒体视域下湘西南墨晶石雕的“活态化”传承发展探究李玲;55-57
佛山南醒狮舞与徐水北狮舞比较研究刘子康;58-60
文旅融合背景下恩施硒茶研学品牌设计研究黄日华;61-63
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柳编工艺文化研究孙丽;64-66
鄂尔多斯民歌传承与保护研究呼斯乐;67-69
文脉传承与当代创新——潮汕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冯菡子;70-72
新时代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探索唐璇;牛晟;73-75
清晖园空间构成分析黄勇智;76-79
河南非遗文化在高校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融入路径研究何伟;王元元;80-82
石家庄休门吹歌的历史与文化传承田鼎邑;刘洁琪;83-85
篆刻艺术的道德基因浅析王治嵩;86-88
新疆塔城地区达斡尔族民歌传承现状及特点——以女性传承人蔡玉萍为例王芳;89-91
校园文化
区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究——以淮安文化为例王洪;93-95
基于传统文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王群;96-98
家园社合作背景下幼儿民族文化教育路径探究肖璇;99-103
传统“和合”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周莉;104-106
阜南柳编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实践研究郑洁;吴道义;张洪学;姜芳;107-10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高校课堂思政教学的新思路陈定勇;110-11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党史学习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以肇庆学院为例方丹;113-115
民俗文化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学研究刘佳;116-118+121
浅析学习民族民间舞对大学生的影响胡锐;119-121
乡村振兴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舞蹈课程建设研究刘琴;梁诗婕;123-125
高校智库联盟服务乡村振兴质量提升路径研究韩一瑄;126-128
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路径与机制研究田婧;129-131
桂西南地区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美术素养培养探索陆艳飞;132-134
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王莹;135-137
乡村文化建设研究综述罗国仕;罗晓;138-140
乡愁情怀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乐山市五通桥区燕山村为例刘铠宇;廖凌云;141-144
教学研究与作品选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堂的思考张岩;146-148
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化路径研究何雁敏;149-151
基于工艺大师工作室的课程改革及育人培养模式研究——以“现代工艺产品设计”课程为例周天宇;152-154
基于“岗课赛证”相互融合的“网店美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郭峰;155-157
高校美术教学中色彩心理的应用策略研究李祥震;158-160
运用“一二三四五”模式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研究刘兵;161-163+166
海报设计课程“双线式”教学模式探究廖娟;张思敏;164-166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与教学实践融合性研究祝璟;167-169
技工院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以“素描”课程为例刘梦恬;170-172
试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环境艺术设计为例高越;王子佳;173-17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舞蹈教育中的创新性发展研究——以传统文学、琴棋书画、传统技艺、中国戏剧为例杨琼玉;176-178+184
“乐行德育”理念下创业文化策略实践苏调和;179-181
全链路思维下UI交互设计的高职教学探索与实践孙铭;182-184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分析张雯;185-187
《二十四节气节选插画》邓向萍;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