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5年01期
目录
本期推荐
基于跨模态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方法探究郭继伟;鲁慧哲;许杰;1-4
基于改进YOLOv7-ByteTrack的鸵鸟多目标跟踪研究卢海涛;伍鹏;5-11
面向中文电子病历的医疗问答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盛静雯;史东辉;12-15
人工智能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与识别系统设计刘润嘉;李佩泽;16-18+22
心理健康状态的情感分类与预测研究刘青;赵姝琪;康宇;文海洋;19-22
基于增强数据生成的新闻文本实体识别刘瑜;23-26
基于颜色通道区间映射缩减的HOG行人检测方法欧嵬;肖世涛;庞梦雪;王芳;周琳琦;27-32+44
基于PointNet++的颅内动脉瘤3D点云分割徐豪豪;涂心兰;彭执萱;张文林;王家琦;33-35+40
基于通道分离卷积的心电肢体电极错接检测方法张伯政;36-40
基于CNN-GRU和注意力机制的人体行为识别算法周巧扣;41-44
软件技术
基于Java语言面向小微企业系统的设计开发曹阳;45-47+56
基于农产品溯源的电子商务平台设计与实现洪轲;梅娟;48-50
基于Android的学生校园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王培刚;51-53
自动改卷系统的设计与研究韦海清;朱家全;54-56
采用微服务技术框架助力企业资产智慧运营高效管理徐云生;肖宇;朱晓觅;57-59
基于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应用研究杨志友;60-62
基于图论的高职院校补考排考算法设计陈涛;赵传伟;苏肖肖;63-64+67
一种配电设备软件智能升级方法研究与实现莫文威;唐佳楠;秦波;魏仲志远;65-67
信息化企业合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赵文博;赵西香;许永正;68-72
数据库与大数据技术
内控环境下高校经济数据中心建设实践与研究何小波;肖詠;雷明;徐飞;陈方方;73-75
大语言模型时代Text-to-SQL更准确的评估指标蒋鹏;76-78+88
基于协同过滤和内容的推荐算法在电影推荐系统中的融合研究陆浩言;79-81
基于基层医院的四级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任夏清;82-84
基于SPSS的非线性分段拟合方法的功能探讨王晗;姚亚君;孔令丽;贾如意;赵晓进;85-88
网络通信与安全
5G技术在海洋油气开采中的应用研究陈梦蛟;89-91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中的网络安全关键技术分析与应对策略黄雪琴;耿强;92-94
路由协议安全性对比分析李安邦;95-98
基于可信执行环境的区块链隐私保护殷媛;99-101
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中的应用张成挺;程超;王宏铝;包桉银;丁男哲;102-104+107
基于5G的工业园区碳排放监测平台应用综述王福章;刘颖;105-107
工程应用
基于FPGA光栅数据采集卡设计研究都治楠;李长星;王斌涛;108-110
基于ESP8266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李春红;颜富强;郭雄;111-113+126
基于机器视觉的导电片尺寸测量系统盛松梅;赵雪;114-116+120
一种便携式心率血氧体温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贾海云;刘宇环;李小洁;胡永倩;117-120
融合数据与知识的轴承智能故障诊断汤浩;徐幸;申莉;潘婷;121-126
数字媒体技术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客家古建筑永久保存与再生研究罗建华;127-129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建筑单体化模型制作研究马化龙;130-132
交叉与综合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智能AGV实训平台设计与实现黄杏;林美伶;133-135
在线健康社区知识分享研究进展罗宇可;侯珂;136-138
信息化与计算机教育
课程思政与专创融合在数据挖掘技术课程建设中的研究与实践陈益能;潘显民;任青山;李治;廖宁;陈艳;彭希希;139-142
基于OBE理念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李旭茹;143-145
融合概率论知识的Java程序设计项目式教学研究梁妍;马驰;146-148
应用型高校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罗京涛;葛怡晴;张艳丽;149-151+164
高职计算机教育融入人工智能的探索与实践孟秋云;童朝娣;赵瑞晓;152-154
基于场景比拟的存储器管理教学设计及应用屈志强;乔静;155-158
基于OBE理念的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孙鹤;朱凯;159-161
福格行为模型在C语言实验教学中的探索王全海;王岩;李飞;张斌;胡曦;刘福来;162-164
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课程分层教学设计与创新路径探究王潇;胡亚明;165-167
“双线”混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模型构建张鸰;168-170+174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开放实验室建设研究——以贺州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为例刘凯;常宏斌;巫湘林;171-174
基于“三教改革”的OMO混合式VR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创新研究——以现代化工虚拟仿真实训为例张平昕;黄月;肖华亮;肖恺林;凌榛;175-177
“课程思政”视域下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赵秀鸟;李娟;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