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专稿
以电影为媒介进一步发挥中华文化对东盟的影响力张睿;3-5
青年学者专栏
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的视觉呈现与多重价值——以《中国扶贫在路上》为例冯笑;6-9
再现与反思:新世纪农村电影主题的变迁与表现张建涛;9-13
论坛
文化强国背景下网络视听行业的发展研究王亚文;胡好;杨康;14-17
新形象·新叙事·新内涵:英模题材电视剧的新创作形态研究——以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为例王韪义;17-20
论重大题材电视剧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以《我们这十年》为例楼云昊;21-24
转型·突围·变局:我国生态电影的发展脉络和创作走向田雨苗;25-28
游戏化电影中后现代美学的淡化与转向——以虚拟数字场景设计为中心刘航;29-33
悲剧性回归:“BE美学”影视剧的悲剧意识及接受价值建构赵文煦;34-37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影视剧流行梗的传播研究高丽雅;杨学明;38-41
影视剧研究
类型互渗·文化叙事·家国同构: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满江红》的创作启示王立斌;42-45
《新神榜:杨戬》的形象重构与叙事缺失张旭;田明星;45-48
视觉修辞视域下电影《无名》中的空间隐喻与文化衍义莫漠;49-52
《深海》:技术革新、超现实叙事与现代性救赎李甜;53-56
洞穴陷阱与文化奇观:桌面电影《网络谜踪》中的互联网媒介反思陈艾童;李洋;57-60
《去有风的地方》:治愈系影视的共情传播郑兰心;60-63
纷乱中凝视:萨弗迪兄弟的沉浸式电影邱文浩;64-68
节目经纬
乡村振兴背景下“直播+综艺”助农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探析赵金刚;69-72
空间叙事与媒介建构:《乡约》对新农人形象的创新呈现闫硕;73-76
加速社会下慢综艺节目的“破圈”策略探析——以《我在岛屿读书》为例蒯玲玉;汪莉;77-80
《脱口秀大会》的文本特征与受众契合刘腾雪;80-83
纪录片广角
弥合、厘革与在场:参与式影像在乡村纪录片中的嵌套探究陈昊;84-87
基于“DIMT”模式的扬州早茶纪录片运河文化符号解析——以《日出之食·食话扬州》为例王丹园;87-90
考古文博类纪录片《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的共情传播分析丁一涵;91-94
从《经纬之间》看如何用纪录片讲好产业发展故事刘如良;95-97
筑·居·思:《张素英的“城堡”》之哲学解读李冬冬;苏涛;98-101
e聚焦
差异·距离·标签:表情包中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陈勇;杨方雷;101-105
媒介情境论视角下新农人短视频对乡村社会景观的重构研究黄文文;106-109
媒介记忆视角下的乡村怀旧短视频分析郭桂萍;崔瑀;110-113
全媒体生态视角下健美健身运动题材短视频的内容建构与社群传播张卓然;114-117
美食短视频的视觉修辞分析——以《日食记》为例罗人杰;118-122
媒介进化:投屏技术应用下的大屏回归谢梦姣;朱俊松;122-125
“电子榨菜”:媒介融合情境下的技术具身与观看重构叶林;126-129
“电子榨菜”:媒介视域下的个人空间重塑梁雁雁;130-133
规训与抵制:算法推荐下用户自主觉醒与抵抗实践段梦琪;133-136
网络消费的异化与反抗——基于社会加速视角的反思王梦颖;赵洁;陈昊;137-140
虚拟数字人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及特征探析杨倩;141-144
人机传播共同体:“中之人”的自我呈现和场域关系黎锦;145-148
空间营造与仪式构建:抖音公益项目“微孝暖夕”的传播之道高婷云;148-151
业界参考
主流媒体打造文博内容传播阵地初探——以“南方+”新闻客户端为例谢穆;152-154
主流媒体如何打造高品质爆款短视频刘凯;155-157
融媒体背景下行业媒体可视化传播策略与启示李彦涛;157-160